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6-28 18:26:48  浏览:9260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政部关于认真做好《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阶段有关工作的通知
财政部
财会(2001)3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党中
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直属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中国人民武装警
察部队后勤部,各中央直管企业: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精神,切实做好《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重点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根据《财政部关于开展〈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的通知》(财会〔2001〕18号)和《财政部关于财政系统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有关工作的通知》(财监〔2001〕44号),结合各地区、各部门、各中央直属企业前一阶段开展检查工作的情况,现就重点检查阶段的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要提高对重点检查工作重要性的认识。会计秩序是市场经济秩序重要组成部分。《国务院关于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决定》把“打击伪造各种票据、会计凭证、会计账簿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等违法行为”,列入了全国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主要内容和当前工作重点之一。各地区要抓住这一有利时机,采取切实措施,推动《会计法》执行情况检查工作的深入开展。
重点检查是此次检查工作的关键环节。各地区要认真组织好重点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对检查组的组成、被检查单位的选择、检查内容的确定、检查工作的实施、违法违规单位和个人的处理等各个环节,周密部署,精心组织,抓实抓好。坚决反对和防止一切图形式、走过场、敷衍了事的形式主义做法。要通过重点检查发现并严肃处理一批严重的会计造假和违法违规案件,维护《会计法》的严肃性,树立财政部门的监督权威。在重点检查过程中,财政部将对各地区组织开展重点检查工作的情况进行检查,必要时将对地方重点检查过的单位进行复查。
二、重点检查的内容。应当按照财会〔2001〕18号文件规定的重点检查阶段的检查内容和《财政部关于开展2001年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通知》(财监〔2001〕39号)规定的会计信息质量检查的内容,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确定重点检查的具体内容。重点检查中,要把股份有限公司贯彻执行《财政部关于印发〈企业会计准则——无形资产〉等8项准则的通知》(财会〔2001〕7号)、《财政部关于印发〈贯彻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有关政策衔接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17号)、《财政部关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及相关规定的通知》(财会〔2001〕31号)的情况,作为重点检查的内容。
三、重点检查的形式和组织实施。重点检查形式要以会计信息质量检查为主。在重点检查过程中,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与财政监督机构要加强协调配合,按照财监〔2001〕39号的有关要求,适当聘用注册会计师及相关人员参加重点检查,组织好检查工作。要在各单位开展自查的基础上,确定重点检查范围,选择重点检查单位,认真制定检查计划,下达检查通知书。检查组对被查单位实施检查后,要认真填写“《会计法》执法检查工作记录”(格式附后)。
对查出的问题,财政部门要依据《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及财会〔2001〕18号文件的有关要求,对违法单位及有关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罚。触犯刑律的,要及时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各地区在进行重点检查中,对检查和处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类文书资料应当建立档案,妥善保管。
四、重点检查总结材料的报送。重点检查结束后,各地区应在8月31日之前将重点检查阶段工作情况报送我部。报送内容包括:会计基础工作情况检查汇总表、会计信息质量检查汇总表、违法情况统计汇总表(上述有关报表格式及编报说明附后)及重点检查工作的情况说明。
重点检查工作情况说明的主要内容有:重点检查的范围、被查单位数量、检查内容、形式和时间;检查组的组成及人员构成情况;检查组开展检查工作的基本情况;检查中查出的主要违法行为及金额;对违法单位和有关责任人员的行政处罚、行政处分情况;对涉嫌犯罪的有关责任人员移送司法机关情况(应分个案分别说明);对违法单位和有关责任人未予以处理的数量、原因和有关情况;其他需要说明的内容。
各地区在检查结束后,应按本通知所附报表格式上报有关报表,同时还须报送相应的软盘。
为便于各地区汇总重点检查阶段的有关报表,我们研制了相应的汇总软件(另发),请各地区按照要求上报汇总软盘。同时,我们在财政部网站(WWW.MOF.GOV.CN)设计了有关报表的电子文档格式,具体下载方法见财会〔2001〕29号文件的有关内容。
五、各部门和各中央直管企业应当按照财会〔2001〕18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和本通知的精神,除配合我部组织会计信息质量检查外,可以自行组织本部门、本系统的检查,并将检查的有关情况直接报送我部。

附件一:《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表

表1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会计基础工作检查表)
填报单位(签章):
-----------------------------------------
|序号| 项 目 | 数 量 |
|--|---------------------------|--------|
| |汇总单位数量 | |
| |---------------------------|--------|
| |其中:行政机关 | |
| |---------------------------|--------|
| | 事业单位 | |
| |---------------------------|--------|
| | 社会团体 | |
| |---------------------------|--------|
| | 国有企业 | |
| |---------------------------|--------|
| | 城市集体企业 | |
|1 |---------------------------|--------|
| | 乡镇企业 | |
| |---------------------------|--------|
| | 股份有限公司 | |
| |---------------------------|--------|
| | 外商投资企业 | |
| |---------------------------|--------|
| | 农村合作经济组织 | |
| |---------------------------|--------|
| | 私营企业 | |
| |---------------------------|--------|
| | 其他 | |
|--|---------------------------|--------|

|2 |单独设置会计机构的单位(个) | |
|--|---------------------------|--------|
|3 |在其他机构中单独设置会计人员的单位(个) | |
|--|---------------------------|--------|
|4 |实行代理记账的单位(个) | |
|--|---------------------------|--------|
|5 |2000年末实际在岗会计人员数量(人) | |
|--|---------------------------|--------|
|6 |2000年末无证(会计证)上岗会计人员数量(人) | |
|--|---------------------------|--------|
|7 |2000年完成继续教育学时会计人员数量(人) | |
|--|---------------------------|--------|
|8 |会计机构负责人不具备任职资格的单位(个) | |
|--|---------------------------|--------|
|9 |应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数量(个) | |
|--|---------------------------|--------|
|10|未按规定设置总会计师的单位数量(个) | |
|--|---------------------------|--------|
|11|账外设账的单位数量(个) | |
|--|---------------------------|--------|
|12|私设小金库的单位数量(个) | |
|--|---------------------------|--------|
|13|未按规定保管会计档案的单位数量(个) | |
|--|---------------------------|--------|
|14|未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内部会计监督制度的单位数量(个) | |
-----------------------------------------

表2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企业资产负债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金额单位:万元
----------------------------------------------------------
| | |审计前企|CPA审计后|检查组|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资 产 | | | |----------------------|
| | |业报表数|企业报表数 |审定数|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流动资产: | | | | | | | | |
|--|--------------|----|------|---|--|---|-----|---|-----|
|2 | 货币资金 | | | | | | | | |
|--|--------------|----|------|---|--|---|-----|---|-----|
|3 | 短期投资 | | | | | | | | |
|--|--------------|----|------|---|--|---|-----|---|-----|
|4 | 应收票据 | | | | | | | | |
|--|--------------|----|------|---|--|---|-----|---|-----|
|5 | 应收账款 | | | | | | | | |
|--|--------------|----|------|---|--|---|-----|---|-----|
|6 | 减:坏账准备 | | | | | | | | |
|--|--------------|----|------|---|--|---|-----|---|-----|
|7 | 应收账款净额 | | | | | | | | |
|--|--------------|----|------|---|--|---|-----|---|-----|
|8 | 预付账款 | | | | | | | | |
|--|--------------|----|------|---|--|---|-----|---|-----|
|9 | 其他应收款 | | | | | | | | |
|--|--------------|----|------|---|--|---|-----|---|-----|

|10| 存货 | | | | | | | | |
|--|--------------|----|------|---|--|---|-----|---|-----|
|11| 待摊费用 | | | | | | | | |
|--|--------------|----|------|---|--|---|-----|---|-----|
|12| 待处理流动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13|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券投资 | | | | | | | | |
|--|--------------|----|------|---|--|---|-----|---|-----|
|14| 其他流动资产 | | | | | | | | |
|--|--------------|----|------|---|--|---|-----|---|-----|
|15| | | | | | | | | |
|--|--------------|----|------|---|--|---|-----|---|-----|
|16| | | | | | | | | |
|--|--------------|----|------|---|--|---|-----|---|-----|
|17| 流动资产合计 | | | | | | | | |
|--|--------------|----|------|---|--|---|-----|---|-----|
|18|长期投资: | | | | | | | | |
|--|--------------|----|------|---|--|---|-----|---|-----|
|19| 长期投资 | | | | | | | | |
|--|--------------|----|------|---|--|---|-----|---|-----|

|20|固定资产: | | | | | | | | |
|--|--------------|----|------|---|--|---|-----|---|-----|
|21| 固定资产原价 | | | | | | | | |
|--|--------------|----|------|---|--|---|-----|---|-----|
|22| 减:累计折旧 | | | | | | | | |
|--|--------------|----|------|---|--|---|-----|---|-----|
|23| 固定资产净值 | | | | | | | | |
|--|--------------|----|------|---|--|---|-----|---|-----|
|24| 固定资产清理 | | | | | | | | |
|--|--------------|----|------|---|--|---|-----|---|-----|
|25| 在建工程 | | | | | | | | |
|--|--------------|----|------|---|--|---|-----|---|-----|
|26| 待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 | | | | | | | |
|--|--------------|----|------|---|--|---|-----|---|-----|
|27| 固定资产合计 | | | | | | | | |
|--|--------------|----|------|---|--|---|-----|---|-----|
|28| 无形及递延资产: | | | | | | | | |
|--|--------------|----|------|---|--|---|-----|---|-----|
|29| 无形资产 | | | | | | | | |
|--|--------------|----|------|---|--|---|-----|---|-----|

|30| 递延资产 | | | | | | | | |
|--|--------------|----|------|---|--|---|-----|---|-----|
|31| 无形及递延资产合计 | | | | | | | | |
|--|--------------|----|------|---|--|---|-----|---|-----|
|32| 其他资产: | | | | | | | | |
|--|--------------|----|------|---|--|---|-----|---|-----|
|33| 其他长期资产 | | | | | | | | |
|--|--------------|----|------|---|--|---|-----|---|-----|
|34| | | | | | | | | |
|--|--------------|----|------|---|--|---|-----|---|-----|
|35| 资产合计 | | | | | | | | |
----------------------------------------------------------

表3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企业资产负债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金额单位:万元
----------------------------------------------------------
| | |审计前企|CPA审计后|检查组|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负债及权益 | | | |----------------------|
| | |业报表数|企业报表数 |审定数|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流动负债: | | | | | | | | |
|--|--------------|----|------|---|--|---|-----|---|-----|
|2 | 短期借款 | | | | | | | | |
|--|--------------|----|------|---|--|---|-----|---|-----|
|3 | 应付票据 | | | | | | | | |
|--|--------------|----|------|---|--|---|-----|---|-----|
|4 | 应付账款 | | | | | | | | |
|--|--------------|----|------|---|--|---|-----|---|-----|
|5 | 预收账款 | | | | | | | | |
|--|--------------|----|------|---|--|---|-----|---|-----|

|6 | 其他应付款 | | | | | | | | |
|--|--------------|----|------|---|--|---|-----|---|-----|
|7 | 应付工资 | | | | | | | | |
|--|--------------|----|------|---|--|---|-----|---|-----|
|8 | 应付福利费 | | | | | | | | |
|--|--------------|----|------|---|--|---|-----|---|-----|
|9 | 未交税金 | | | | | | | | |
----------------------------------------------------------

续表
----------------------------------------------------------
| | |审计前企|CPA审计后|检查组|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负债及权益 | | | |----------------------|
| | |业报表数|企业报表数 |审定数|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0| 未付利润 | | | | | | | | |
|--|--------------|----|------|---|--|---|-----|---|-----|
|11| 其他未交款 | | | | | | | | |
|--|--------------|----|------|---|--|---|-----|---|-----|
|12| 预提费用 | | | | | | | | |
|--|--------------|----|------|---|--|---|-----|---|-----|
|13| 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 | | | | | | | | |
|--|--------------|----|------|---|--|---|-----|---|-----|

|14| 其他流动负债 | | | | | | | | |
|--|--------------|----|------|---|--|---|-----|---|-----|
|15| | | | | | | | | |
|--|--------------|----|------|---|--|---|-----|---|-----|
|16| | | | | | | | | |
|--|--------------|----|------|---|--|---|-----|---|-----|
|17| 流动负债合计 | | | | | | | | |
|--|--------------|----|------|---|--|---|-----|---|-----|
|18|长期负债: | | | | | | | | |
|--|--------------|----|------|---|--|---|-----|---|-----|
|19| 长期借款 | | | | | | | | |
|--|--------------|----|------|---|--|---|-----|---|-----|

|20| 应付债券 | | | | | | | | |
|--|--------------|----|------|---|--|---|-----|---|-----|
|21| 长期应付款 | | | | | | | | |
|--|--------------|----|------|---|--|---|-----|---|-----|
|22| 其他长期负债 | | | | | | | | |
|--|--------------|----|------|---|--|---|-----|---|-----|
|23| 长期负债合计 | | | | | | | | |
|--|--------------|----|------|---|--|---|-----|---|-----|
|24| | | | | | | | | |
|--|--------------|----|------|---|--|---|-----|---|-----|
|25|所有者权益: | | | | | | | | |
|--|--------------|----|------|---|--|---|-----|---|-----|
|26| 实收资本 | | | | | | | | |
|--|--------------|----|------|---|--|---|-----|---|-----|

|27| 资本公积 | | | | | | | | |
|--|--------------|----|------|---|--|---|-----|---|-----|
|28| 盈余公积 | | | | | | | | |
|--|--------------|----|------|---|--|---|-----|---|-----|
|29| 其中:公益金 | | | | | | | | |
|--|--------------|----|------|---|--|---|-----|---|-----|
|30| 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31| 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 | |
|--|--------------|----|------|---|--|---|-----|---|-----|
|32|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 | | | | | | | | |
----------------------------------------------------------

表4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企业利润及利润分配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金额单位:万元
----------------------------------------------------------
| | |审计前企|CPA审计后|检查组|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项 目 | | | |----------------------|
| | |业报表数|企业报表数 |审定数|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一、主营业务收入 | | | | | | | | |
|--|--------------|----|------|---|--|---|-----|---|-----|
|2 | 减:主营业务成本 | | | | | | | | |
|--|--------------|----|------|---|--|---|-----|---|-----|
|3 | 销售费用 | | | | | | | | |
|--|--------------|----|------|---|--|---|-----|---|-----|
|4 | 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 | | | | | | | | |
|--|--------------|----|------|---|--|---|-----|---|-----|
|5 |二、主营业务利润 | | | | | | | | |
|--|--------------|----|------|---|--|---|-----|---|-----|
|6 | 加:其他业务利润 | | | | | | | | |
|--|--------------|----|------|---|--|---|-----|---|-----|
|7 | 减:管理费用 | | | | | | | | |
|--|--------------|----|------|---|--|---|-----|---|-----|
|8 | 财务费用 | | | | | | | | |
|--|--------------|----|------|---|--|---|-----|---|-----|
|9 |三、营业利润 | | | | | | | | |
|--|--------------|----|------|---|--|---|-----|---|-----|

|10| 加:投资收益 | | | | | | | | |
|--|--------------|----|------|---|--|---|-----|---|-----|
|11| 补贴收入 | | | | | | | | |
|--|--------------|----|------|---|--|---|-----|---|-----|
|12| 营业外收入 | | | | | | | | |
|--|--------------|----|------|---|--|---|-----|---|-----|
|13| 减:营业外支出 | | | | | | | | |
|--|--------------|----|------|---|--|---|-----|---|-----|
|14| 加: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 | | | | | | | |
|--|--------------|----|------|---|--|---|-----|---|-----|
|15|四、利润总额 | | | | | | | | |
|--|--------------|----|------|---|--|---|-----|---|-----|
|16| 减:所得税 | | | | | | | | |
|--|--------------|----|------|---|--|---|-----|---|-----|
|17|五、净利润 | | | | | | | | |
|--|--------------|----|------|---|--|---|-----|---|-----|
|18| 加:年初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19| 盈余公积转入数 | | | | | | | | |
|--|--------------|----|------|---|--|---|-----|---|-----|

|20|六、可供分配的利润 | | | | | | | | |
|--|--------------|----|------|---|--|---|-----|---|-----|
|21| 减: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 | | | | | | | | |
|--|--------------|----|------|---|--|---|-----|---|-----|
|22| 提取法定公益金 | | | | | | | | |
|--|--------------|----|------|---|--|---|-----|---|-----|
|23|七、未分配利润 | | | | | | | | |
----------------------------------------------------------

表5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单位:万元
------------------------------------------------------
| | | 检查前 | 检查组 |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项 目 | | |----------------------|
| | | 报表数 | 审定数 |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资产合计 | | | | | | | |
|--|--------------|-----|-----|--|---|-----|---|-----|
|2 | 现金 | | | | | | | |
|--|--------------|-----|-----|--|---|-----|---|-----|
|3 | 银行存款 | | | | | | | |
|--|--------------|-----|-----|--|---|-----|---|-----|
|4 | 有价证券 | | | | | | | |
|--|--------------|-----|-----|--|---|-----|---|-----|
|5 | 暂付款 | | | | | | | |
|--|--------------|-----|-----|--|---|-----|---|-----|
|6 | 库存材料 | | | | | | | |
|--|--------------|-----|-----|--|---|-----|---|-----|
|7 | 固定资产 | | | | | | | |
|--|--------------|-----|-----|--|---|-----|---|-----|
| | | | | | | | | |
|--|--------------|-----|-----|--|---|-----|---|-----|
|8 |负债合计 | | | | | | | |
|--|--------------|-----|-----|--|---|-----|---|-----|
|9 | 应缴预算款 | | | | | | | |
|--|--------------|-----|-----|--|---|-----|---|-----|

|10| 应缴财政专户款 | | | | | | | |
|--|--------------|-----|-----|--|---|-----|---|-----|
|11| 暂存款 | | | | | | | |
|--|--------------|-----|-----|--|---|-----|---|-----|
|12| | | | | | | | |
|--|--------------|-----|-----|--|---|-----|---|-----|
|13|净资产合计 | | | | | | | |
|--|--------------|-----|-----|--|---|-----|---|-----|
|14| 固定基金 | | | | | | | |
|--|--------------|-----|-----|--|---|-----|---|-----|
|15| 结余 | | | | | | | |
|--|--------------|-----|-----|--|---|-----|---|-----|
|16| 其中:经常性结余 | | | | | | | |
|--|--------------|-----|-----|--|---|-----|---|-----|
|17| 专项结余 | | | | | | | |
------------------------------------------------------

表6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行政单位会计报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单位:万元
------------------------------------------------------
| | | 检查前 | 检查组 |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项 目 | | |----------------------|
| | | 报表数 | 审定数 |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收入合计 | | | | | | | |
|--|--------------|-----|-----|--|---|-----|---|-----|
|2 | 拨入经费 | | | | | | | |
|--|--------------|-----|-----|--|---|-----|---|-----|
|3 | 其中:专项经费 | | | | | | | |
|--|--------------|-----|-----|--|---|-----|---|-----|
|4 | 预算外资金收入 | | | | | | | |
|--|--------------|-----|-----|--|---|-----|---|-----|
|5 | 其中:专项经费 | | | | | | | |
|--|--------------|-----|-----|--|---|-----|---|-----|

|6 | 其他收入 | | | | | | | |
|--|--------------|-----|-----|--|---|-----|---|-----|
| | | | | | | | | |
|--|--------------|-----|-----|--|---|-----|---|-----|
|7 |支出合计 | | | | | | | |
|--|--------------|-----|-----|--|---|-----|---|-----|
|8 | 经费支出 | | | | | | | |
|--|--------------|-----|-----|--|---|-----|---|-----|
|9 | 经常性支出 | | | | | | | |
|--|--------------|-----|-----|--|---|-----|---|-----|
|10| 专项支出 | | | | | | | |
|--|--------------|-----|-----|--|---|-----|---|-----|
|11| 拨出经费 | | | | | | | |
|--|--------------|-----|-----|--|---|-----|---|-----|
|12| 结转自筹基建 | | | | | | | |
|--|--------------|-----|-----|--|---|-----|---|-----|
| | | | | | | | | |
|--|--------------|-----|-----|--|---|-----|---|-----|
|13|结余合计 | | | | | | | |
|--|--------------|-----|-----|--|---|-----|---|-----|
|14|其中:专项结余 | | | | | | | |
------------------------------------------------------

表7 《会计法》执行情况重点检查汇总表(事业单位会计报表)
填报单位名称: 汇总单位数量: 单位:万元
------------------------------------------------------
| | | 检查前 | 检查后 | 检查前后差额 |
|行次| 项 目 | | |----------------------|
| | | 报表数 | 审定数 |合计|正差额|比率(%)|负差额|比率(%)|
|--|--------------|-----|-----|--|---|-----|---|-----|
|1 |资产合计 | | | | | | | |
|--|--------------|-----|-----|--|---|-----|---|-----|
|2 | 现金 | | | | | | | |
|--|--------------|-----|-----|--|---|-----|---|-----|
|3 | 银行存款 | | | | | | | |
|--|--------------|-----|-----|--|---|-----|---|-----|
|4 | 应收票据 | | | | | | | |
|--|--------------|-----|-----|--|---|-----|---|-----|
|5 | 应收账款 | | | | | | | |
|--|--------------|-----|-----|--|---|-----|---|-----|
|6 | 预付账款 | | | | | | | |
|--|--------------|-----|-----|--|---|-----|---|-----|
|7 | 其他应收款 | | | | | | | |
|--|--------------|-----|-----|--|---|-----|---|-----|
|8 | 材料 | | | | | | | |
|--|--------------|-----|-----|--|---|-----|---|-----|

|9 | 产成品 | | | | | | | |
|--|--------------|-----|-----|--|---|-----|---|-----|
|10| 对外投资 | | | | | | | |
|--|--------------|-----|-----|--|---|-----|---|-----|
|11| 固定资产 | | | | | | | |
|--|--------------|-----|-----|--|---|-----|---|-----|
|12| 无形资产 | | | | | | | |
|--|--------------|-----|-----|--|---|-----|---|-----|
| | | | | | | | | |
|--|--------------|-----|-----|--|---|-----|---|-----|
|13|负债合计 | | | | | | | |
|--|--------------|-----|-----|--|---|-----|---|-----|
|14| 借入资金 | | | | | | | |
|--|--------------|-----|-----|--|---|-----|---|-----|
|15| 应付票据 | | | | | | | |
|--|--------------|-----|-----|--|---|-----|---|-----|
|16| 应付账款 | | | | | | | |
|--|--------------|-----|-----|--|---|-----|---|-----|
|17| 预收账款 | | | | | | | |
|--|--------------|-----|-----|--|---|-----|---|-----|
|18| 其他应付款 | | | | | | | |
|--|--------------|-----|-----|--|---|-----|---|-----|
|19| 应缴预算款 | | | | | | | |
|--|--------------|-----|-----|--|---|-----|---|-----|

|20| 应缴财政专户款 | | | | | | | |
|--|--------------|-----|-----|--|---|-----|---|-----|
|21| 应交税金 | | | | | | | |
|--|--------------|-----|-----|--|---|-----|---|-----|
| | | | | | | | | |
|--|--------------|-----|-----|--|---|-----|---|-----|
|22|净资产合计 | | | | | | | |
|--|--------------|-----|-----|--|---|-----|---|-----|
|23| 事业资金 | | | | | | | |
|--|--------------|-----|-----|--|---|-----|---|-----|
|24| 其中:一般基金 | | | | | | | |
|--|--------------|-----|-----|--|---|-----|---|-----|
|25| 投资基金 | | | | |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大兴安岭地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

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办公室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办公室关于印发大兴安岭地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

大署办〔2010〕104号


各县、区人民政府,各林业局,驻军各部队,地林直、中省直各单位:
  经行署、林业集团公司同意,现将《大兴安岭地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一0年十二月十七日


大兴安岭地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暂行)办法

第一条 做好驻我区部队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对于进一步稳定部队干部队伍,促进军队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根据国家和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现就做好我区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工作,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凡在我区内的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社区、非经济组织等,均应遵照有关法律、政策和本办法,积极接收妥善安置随军家属。
  第三条 本办法所称随军家属,是指符合总政治部规定的随军条件,并经部队师(旅)以上政治机关批准,主要适用于在我区首次就业安置的随军家属。
  第四条 随军家属安置以部队现役军(警)官或文职干部工作所在地实行属地安置。
  第五条 随军家属安置根据所在地工作需要,参照其原从事的职业(即机关按机关、事业按事业、企业按企业进行安置),由部队与地方共同商定,给予对口安置。其中,地区所在地副团职以上部队干部的随军家属以及在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的副科级以上的随军家属经行署批准由地区安置,其他由加格达奇区负责安置;驻各县区(局)部队团职及团职以下随军家属由所在地负责安置。对无正当理由不服从安置的,不再给予安置。
  第六条 军分区和各部队政治机关对随军就业家属进行初审,提出当年随军家属就业安置计划,于每年年初报地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档。
  第七条 随军家属安置实行指令性安置与自行安置、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相结合的办法。
  第八条 对随军前工作在党政机关具备干部身份的随军家属,在编制数额内对口安置。随军前工作在事业单位的随军家属,根据单位性质,安置到相同开资渠道的事业单位。随军前在企业工作的随军家属,安置到相关企业。对以上安置有困难的要通过公益性岗位和其他途径给予安置。
  第九条 对随军家属和所在部队自行联系接收单位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及时协助办理相关手续。
  第十条 各县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积极开发公益性岗位,对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优先考虑安排到公益性岗位工作。
  第十一条 鼓励和支持随军家属自主创业,对自主创业的随军家属应享受地方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的培训补贴、社会保险补贴和小额贷款等优惠政策。对从事个体经营的,按照有关规定,经税务部门核准后,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三年内免征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
  第十二条 对驻我区部队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贴,发放标准每人每月发放115元。申领生活补贴的随军家属必须是经批准已随军,办理大兴安岭地区常住户口,目前在部队中每月领取基本生活补贴,并出具未就业相关证明。
  第十三条 各级政府要加强领导,结合本地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和办法,促进随军家属就业。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要加大服务力度,积极为符合条件的随军家属办理调动和做好就业服务等工作。
  第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三十日后开始施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财政厅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转发省财政厅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的通知

黔府办发 〔2009〕 150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省财政厅《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九年十二月十七日
  
             贵州省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办法(暂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预算法》、《贵州省级预算监督审查条例》和有关财政财务规章制度,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政府各部门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所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果进行的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 各级各类财政资金支出均应纳入绩效评价管理。重大项目建设资金、教育、农业、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及其他基础建设等大宗专项财政支出,应作为绩效评价管理重点。
  第四条 绩效评价工作由各级财政部门会同同级相关行政管理部门及目标管理等相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五条 绩效评价工作原则:
  (一)坚持真实科学规范,兼顾国家、国际比较标准,将预算标准和实际相结合,普遍适用和个别选择相结合,充分考虑财政支出的特点和运作过程,以真实反映和衡量不同资金使用受益单位(部门)管理和使用财政资金的能力。同时,强化、规范公共支出项目的选项、审批、监管、审核功能,增强财政资金分配和使用的责任,使绩效评价对公共支出和预算管理起到激励和约束作用。
  (二)坚持公正公开,做到标准统一、资料可靠,依法公开并接受社会监督。
  (三)坚持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以定量分析为主,定性分析为辅,定量分析建立在支出项目的财务数据采集分析上,定性分析通过对项目支出的全面、综合因素分析,结合相关专家意见,与定量分析共同评价支出效果,合理、准确地反映支出实际绩效。
  第六条 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
  (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
  (二)各级政府制订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
  (三)各部门(单位)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
  (四)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
  (五)各部门(单位)预算申报的相关材料、依法批复的部门(单位)预算;地方申请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相关资料;
  (六)各部门(单位)年度收支决算报告;
  (七)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 绩效评价的内容
  
  第七条 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评价包括基本支出绩效评价和项目支出绩效评价。
  部门预算支出评价以项目支出为重点,重点对一定金额以上、具有明显社会效益的项目使用财政资金的情况进行评价。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对部门整体支出进行评价。
  第八条 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均衡性转移支付支出,应当重点对享受资金较多的地区进行绩效评价;专项转移支付支出,应当以民生支出为重点进行绩效评价。
  第九条 绩效评价的基本内容:
  (一)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包括是否达到预定产出和效果;
  (二)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财务管理状况和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
  (三)为加强管理所制定的相关制度、采取的措施;
  (四)需要评价的其他内容。
  第十条 绩效评价一般以预算年度为周期实施。跨年度的重大(重点)项目,可根据项目或支出完成情况实施阶段性评价。
  
  第三章 绩效目标
  
  第十一条 绩效目标是被评价对象使用财政资金在一定期限内应达到的产出和效果,根据不同情况,由财政部门或由财政部门会同相关主管部门(单位)共同设定,在年度部门预算下达的同时由财政部门下达。
  第十二条 绩效目标包括经济效益目标、社会效益目标。
  第十三条 绩效目标设置应当符合以下要求:
  (一)指向明确。要符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部门职能及事业发展规划,并与相应的财政支出范围、方向、效果紧密相关。
  (二)具体量化。应当从数量、质量、成本和时效等方面进行细化,尽量进行量化,不能进行量化的,应采用定性分级分档形式表示。
  (三)合理可行。制定绩效目标要经过科学预测和调查研究,目标要符合客观实际。
  
  第四章 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方法
  
  第十四条 绩效评价指标是衡量绩效目标实现程度的考核依据。
  第十五条 绩效评价指标分为共性指标和个性指标。
  (一)共性指标是适用于所有部门的绩效指标,主要包括预算执行情况、财务管理状况、资产配置与使用情况以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等,衡量绩效目标完成程度的指标。
  (二)个性指标是指针对部门和行业特点确定的适用于不同部门的绩效指标。
  第十六条 绩效评价指标由财政部门或由财政部门商其他主管部门共同制定。
  第十七条 绩效评价标准是衡量财政支出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的尺度,具体包括:
  (一)计划标准。是指以预先制定的目标、计划、预算、定额等数据作为评价的标准。
  (二)行业标准。是指参照国家公布的行业指标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三)历史标准。是指参照同类指标的历史数据制定的评价标准。
  (四)其他标准。
  第十八条 绩效评价主要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最低成本法、公众评判法等方法进行。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是指将一定时期内的支出与效益进行对比分析,以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目标效益经济、有形、可以用货币衡量,成本、效益都能准确计量的绩效评价。
  (二)比较法。是指通过对绩效目标与实施效果、历史与当期情况,不同部门和地区同类支出的比较,综合分析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三)因素分析法。是指通过综合分析影响绩效目标实现、实施效果的内外因素,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四)最低成本法。是指对效益确定却不易于计量的多个同类对象的实施成本进行比较,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适用于公共管理与服务、社会保障、文化、教育等领域支出的绩效评价。
  (五)公共评判法。是指通过专家评估、公众问卷及抽样调查等方式,对财政支出效果进行评判,评价绩效目标实现程度。
  (六)其他评价方法。
  第十九条 绩效评价方法的选用应当坚持定量优先、简便有效,并且可以根据评价对象的具体情况,采用一种或多种方法进行评价。
  
  第五章 绩效评价的组织管理
  
  第二十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由财政部门统一组织管理,财政、主管部门、项目单位分级实施。
  第二十一条 财政部门是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的主体,负责确定财政支出评价对象、研究制订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体系、评价标准、评价目标和评价指标体系,统一规划评价工作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各部门开展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二条 各主管部门、支出项目单位是财政支出评价工作的具体实施者,负责本部门、本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
  第二十三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实行分类管理。日常绩效评价,由财政部门组织实施;同级政府指定的重要项目,由同级政府指定的牵头单位或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共同组织实施;对同级部门的整体支出实施绩效评价,由同级财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
  第二十四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可以聘请专家或中介机构参与,必要时可以邀请各级人大专门委员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参加。
  
  第六章 绩效评价的工作程序
  
  第二十五条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一般分前期准备、现场评价、撰写报告三个步骤。
  第二十六条 前期准备包括以下环节:
  (一)绩效目标申报。
  1.财政基本支出的绩效目标,包括按定员定额标准计算的基本支出绩效目标和单项核定的基本支出绩效目标,由财政部门根据有关规定和标准确定。
  2.预算单位在申报支出项目时,必须提交项目可行性方案,明确提出项目资金使用的绩效目标。预算数额较大或者专业技术复杂的项目,可行性方案必须有科学的论证和专家意见。
  在可行性方案中,绩效目标包括以下内容:申报单位基本情况、项目概况、项目必要性、项目所要达到的预期绩效目标、前景预测、条件论证、内容和规模、资金来源渠道及比例、资金使用进度、相关经济社会效益等。
  省级财政支出项目申报按省财政厅规定的申报条件、程序和规范文本格式申报。省级部门(单位)在报送预算支出项目申报材料时,加报一份给省财政厅绩效评价部门备案。省财政厅对省级部门提交的可行性方案,要进行严格的审核。一般性支出项目可以按规定的例行程序审核,重大项目可由省财政厅组织专家组进行评审。
  (二)确定评价对象,下达评价通知书。根据公共支出绩效目标以及绩效预算管理的要求,有针对性确定评价目标和对象并下达评价通知书。评价通知书应载明评价任务、目的、依据、评价人员、评价时间和有关要求等。
  (三)成立评价组织机构。确定评价目标后,应根据目标的具体情况,成立评价组织机构,负责评价工作的组织领导、制订评价实施方案、选择委托评价机构,审核评价结果报告。
  (四)制订评价实施方案。评价组织机构根据评价工作规范,针对评价对象,拟定评价工作具体方案,成立评价工作组,选定评价指标,确定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
  第二十七条 现场评价包括以下内容:
  (一)收集基础数据和资料。评价工作组根据评价工作要求,到评价对象现场采取勘查、问卷、复核等方式收集、整理基础数据和资料,包括评价对象的基本情况、财政资金使用情况、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的相关资料。
  (二)核实、分析基础数据并计算评价结果。评价实施机构根据被评价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核实基础数据的全面性、真实性以及指标口径的一致性,根据实际情况对指标和标准进行必要的调整,并辅助以专家问卷等定性指标的分析计算出评价结果。
  第二十八条 撰写报告包括以下工作:
  (一)形成初步评价结论。评价工作组根据计算的初步评价结果,撰写评价分析报告,并在必要时候将初步评价结果反馈被评价单位,核实相关调整事项,评价分析报告按规定格式和要求(具体格式和要求由财政部门另行制订),内容完整,分析透彻,逻辑清晰,用语准确,并报请评价组织机构审核确认或备案。
  (二)总结建档。评价工作完成以后,应进行工作总结,将评价有关问题和建议形成书面材料上报评价组织机构,并将评价项目建立工作档案备查。
  
  第七章 绩效评价结果及其应用
  
  第二十九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采取评分与评级相结合的形式,具体分值和等级可根据不同评价内容设定。
  第三十条 财政部门和参与评价工作的相关部门(单位)应当及时整理、归纳、分析绩效评价结果,将评价结果及时反馈被评价部门(单位),作为改进预算管理和安排以后年度预算的重要依据。
  评价结果达到规定标准的,可采取适当方式在一定范围内予以表扬;评价结果未达到规定标准的,可在一定范围内予以通报并责令其限期整改。
  第三十一条 绩效评价结果应当按照政府信息公开有关规定,按程序申请公开。
  
  第八章 附 则
  
  第三十二条 各地可根据本办法制定切合本地实际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同时报省财政厅备案。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