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论文 »

合同成立要式性之质疑/金荣标

作者:法律资料网 时间:2024-07-12 16:42:14  浏览:9935   来源:法律资料网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合同成立要式性之质疑

金荣标
(西南政法大学 重庆 沙坪坝 400031)


摘要:合同的成立唯一要件是当事人合意。要式要物性之功能在法律规范中体现为生效要件、对抗要件或证据要件等功能。合同成立的非要式性有利于贯彻合同自由、意思自治和鼓励交易原则
关键词:合同的成立和生效、要式性、要件
一、 问题的提出
新合同法制订以前,国内法学界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一直对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是否要区分、如何区分争论不休,并且长期以来有大量的司法判例判决合同不成立之情形。新合同法颁布后,国内学者几乎都主张对合同的成立与生效应当进行严格区分。但同时有许多人对它们的构成要件上却又模棱两可,造成合同成立与生效再次模糊。类似“如果法律、行政法规定合同的成立必须经过批准、登记的,那么只有获得批准、登记以后,合同方为成立”的论述 ,在学术著作中到处可见 ,在法律文件中也有体现。
学述和立法上都认为:合同的成立除具备一般要件外,还须具备一定的特殊要件,即要式要件或要物要件。究其实质是对合同形式的特别要求,该要求得不到满足,合同就不成立。这是国内学术界普遍认为的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合同是双方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的结果,只要有当事人的合意,合同即可成立;除此之外,别无条件可言。
二、 合同成立与生效的区别
就要式性而言,严格区分合同的成立和生效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中,长期以来就没有对它们作严格的区分,而使许多已经成立但尚未生效的合同,或被确认为不成立,或被确认为无效,而实质上应当为合同成立但尚未生效、或效力未定、或可撤销、可变更、或无效,不是二选一的选择题,而是多选一,并且排除了不成立的选项。
合同的成立和生效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方便说明,图示如下):
区别 合同成立 合同生效
性质 事实问题 法律问题
目的(功能) 确认合同是否存在 运用法律判断合同有无效力,及效力如何
价值观 对事实的评价 对合同合法性的评价
立法政策考虑 体现合同自由原则 体现国家公权力对合同自由原则的干涉
构成要件 主体的多数、有标的、双方当事人的合意即可 一般要件:主体适格、客体适格(标的合法、妥当、确定、可能)、意思表示真实;特殊要件:要式要物
构成要件瑕疵的后果 未达成合意,合同不存在,当事人仅负缔约过失责任 要件瑕疵有多种后果:无效、效力未定、可撤销可变更等,当事人负返还原物、赔偿损失或缔约过失责任
对相关第三人的影响 合同不成立,第三人与当事人之一所为的一个合同行为,不受不成立之合同行为影响 合同有效力瑕疵,第三人与当事人之一所为的一个合同行为,受不同瑕疵造成后果的影响也不同。
很明显,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在性质、目的、立法政策的考虑、价值观以及在瑕疵时的后果方面具极其大的差别。虽然以上对比之基于它们的总体而言,但可以清楚看到正确划分两者的界限确实十分重要。就要式性而言,若将其作为成立要件,则合同由于缺乏一定的形式而不成立,所发生的后果是过失方负缔约过失责任。这样就会出现令人十分不愿发生的情形:双方当事人就合同的其他内容,经过要约和承诺,都已经达成合意,只是在形式上未采取要约人要求或法定的书面、或公证、或登记、或批准等特定形式,合同就不能成立,而双方就该“他们认为已经成立的合同”积极进行准备履行时,由于法律的规定该合同“确实”不能成立,他们的履行也是无效的,结果是过错方不仅负赔偿责任,双方还要将“履行”的结果恢复原状,不仅浪费了时间,而且浪费了财力,对社会财富造成的损害是不可小觑的,对当事人的交易积极性的打击也是巨大的。相反,若将要式性作为合同的生效要件(对抗、证明要件另当别论)则可以避免这种弊端,因为,将要式作为生效要件的前提是承认合同已经成立,成立并不意味着生效,在符合生效的一般要件的基础上,由于未符合生效的特殊要件,合同的效力出现障碍,但并非必定无效,而可能是未生效,即效力待定。若合同的要式要件在一定的期间内得到了补正,例如如期签订了书面协议、获得了批准或登记等,合同从补正之时生效;若合同的要式要件得不到补正,或不能如期得到补正,则合同无效。这样就避免了成立要式性所造成的要式要件无法补救的不足,对促进交易、鼓励交易无疑会起到积极作用。
值得注意的是,合同一旦成立(即使缺乏要式要件而未生效),即具有法律上的拘束力,但不是合同本身的拘束力,表现为对经过要约和承诺达成合意的合同条款不得擅自变更,并根据诚实信用原则,负有使合同生效的义务,违反者承担缔约过失责任;合同生效后所具有的拘束力是法律赋予合同本身所具有的力量,这种力量的根据不仅来自诚信原则,还来自法律的强制性规定,对其违反将依据合同的约定承担责任,并可能负民事责任以外的责任,如行政、刑事责任。在这一点上,审批形式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往往涉及到国家和社会的重大利益,未获得审批的合同不但无效,而且当事人可能遭受行政和刑事责任上的不利。
三、 合同成立要式性的缺陷
合同成立采要式主义,至少有以下重大缺陷和不足:
第一、 违背合同自由、意思自治原则和鼓励交易原则。众所周知,合同乃典型的私法行为,是市场经济社会繁荣发展所必不可少的,国家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是宏观之管理,而非微观之干涉。私法的实质就是意思自治,只要行为不违反国家的利益以及公序良俗,国家应当倡导并鼓励此种行为。合同行为就是如此。因此,对合同成立这一合同交易的起始阶段,除了当事人自己的意思表示之外,不应当在设置其他限制条件。如果由于种种要式的限制而致合同成立都不可能,又如何鼓励交易?何况成立的合同不一定生效,未生效的合同对当事人没有约束力,国家公权力在合同成立后再行介入,恐怕未为迟也。若国家公权力在一开始就介入,则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就不自由。更何况,如果合同因某种形式的限制而不成立,即根本不存在的话,以后的生效又何从谈起?
第二、 合同成立采要式主义,与合同成立的其他方式有无法调和的矛盾。依据我国《民法通则》、《合同法》以及其它法律、行政法规的有关规定,合同成立的方式主要有:口头形式、书面形式、登记形式、批准形式、公证形式、鉴证形式、实际行为形式 等。其中,口头形式和实际行为形式未被列为特定形式,其他形式皆为特定形式,即要式主义中之要件。我国法律明文规定:凡法定或约定合同采用特定(或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此种形式(见《民法通则》第56条,《合同法》第10条第2款)。暂且不论此种规定应当作为生效要件还是成立要件。若作为成立要件,就产生了一个矛盾:一旦未采取该特定(或书面)形式,合同即不成立;但《合同法》第36、37条规定的实际行为形式却导致合同的成立。换言之,特定形式的要件虽被违反了,但合同仍然成立。这个矛盾说明对合同的要式主义不能适用于合同的成立上,而只是用于合同的生效、对抗效力和证据功能上。
第三、 会对合同不同阶段当事人行为的性质产生混淆。基于合同成立的要式主义,当事人一方过错而为采用特定形式,致使合同不成立,违反的诚实信用原则,具有违法性。基于合同生效的要式主义,合同成立但未生效时,当事人双方对未采用特定形式而未使合同生效并无过错,不具有违法性。因此,认为合同不具特定形式而不成立是对当事人合同行为违法性作出的确认,当事人将受到责任追究;认为合同成立但因不具特定形式而未生效是对人当事人合同行为合法性的且确认,当事人并不应当承担合同未生效的责任,也不存在着这种民事责任。
第四、 在救济手段手段上,合同成立要件主义剥夺了当事人补正合同的权利。如上所述,合同因未采要式而不成立,则合同根本不存在,当事人只有重新进行磋商,经要约承诺订立合同。这样就剥夺了当事人对原“合同”进行补正的权利(对他方当事人来说,就是补正的义务)。所谓补正,是指补充所缺乏的要式而使合同生效,但补正必须以合同的存在(即合同成立)为前提。若采合同生效要式主义,当事人就可补充合同生效所需的特定形式,从而令其生效。
四、 现行法关于合同要式性的规定及非成立要式性之理由
(一)我国现行立法关于合同要式性的规定
纵观我国现行的主要法律、行政法规,对要式性要件作了不同的规定:
第一、 生效要件作用,即作为合同生效的必要要件,有此要件,合同生效;无此要件,合同不生效,但并非确定无效。这个占合同要式性的大多数,如《担保法》明确规定:不动产抵押合同(第41条)、股票质押合同(第78条)、知识产权质押合同(第79条)须登记而生效;《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6条也明确规定石油合同经批准而生效。
第二、 证据作用,即要式性要求既不作为合同成立要件,也不作为合同的生效要件,采取特定的形式只是作为合同存在和生效的证明,当事人间发生争议时,该形式就是合同存在以及生效的证据;如果没有该特定形式,而有其他形式证明合同的存在和生效,合同依然存在并生效。这类规定也为数众多,如《海商法》明文规定:提单(第71条)是证明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单证、旅客客票(第110条)是海上旅客运输合同成立的凭证,《合同法》第215条规定的书面租赁合同也具有证据效力。
第三、 对抗效力的作用,即合同的成立和生效并不以特定的形式作为要件,特定的形式要求只是在第三人对该合同利益提出主张或异议时,当事人可以该特定形式抗辩。此功能的设置能对当事人的保护起到最大限度的作用,其充分体现了合同意思自治的原则,符合私法精神。这类规定为数不少,主要表现为登记的形式,如一般动产抵押合同(《合同法》第43条)、船舶抵押权合同(《海商法》第13条)未经登记的,不得对抗第三人。
第四、 成立要件作用 ,不采取特定形式合同就不成立,即合同根本不存在。如《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条例》第8条规定的“对外合作开采陆上石油资源合同”须经外经贸部批准方为成立。
(二)非成立要式性之理由
法律、行政法规虽然规定了以上四种要式的功能,但在法理上、应然状态下是否都是该如此呢?笔者认为并非如此。除了以上极少的法条所显示的合同成立要式要件外,更多的是法律学者对法律条款的片面解释,使本来不属于合同成立要件的规定都归属到合同成立要件之下,从而导致合同成立与生效更加难以划分界限,徒增迷惑。
持要式成立观点的学者经常引用的法条是《民法通则》第56条“民事法律行为……法律规定用特定形式的,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和《合同法》第10条第2款:“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以及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第3条)、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第5条)、对外合作开采海洋石油资源条例(第6条)等行政法规中有关相应合同的条款(其中均有批准的要件要求),但详究条文本身,可以看出,其或明确地将书面、批准等特定形式规定为生效要件,或没有明确特定形式是以上哪种效力的要件,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都不是成立要件;但经解释,却变成了书面等特定形式具有了成立要件的功能,从而得出合同不成立的结论 。这种理解具有很大的片面性:
首先,此种理解完全扭曲了合同成立的本来面目,合同的成立是一种客观事实状态,证明事实状态的存在可以有很多方式,包括许多除口头以外的特定形式,书面等的特定形式不过是众多形式种的一种,跟口头形式并无二致。因此,在法律条文没有明文规定书面等特定形式为成立要件时,不能想当然的将其解释为成立要件,这无疑是将书面等形式作为证明合同存在的唯一证据了。更何况《合同法》第44条第2款明确规定了批准登记等要式的生效效力 。
其次,退一步说,即使在法律条文中明确规定不符合特定形式要求的合同根本不成立,从应然性角度而言,此种规定本身值得推敲。众所周知,合同的成立而只是当事人之间的合意,并不需要国家公权力的干预,也不涉及国家利益或公共利益的评价,为贯彻合同自由、意思自治原则,法律应当鼓励当事人进行交易,减少交易之初的法律障碍;否则,在交易开始之时就设置重重障碍,以上原则又如何贯彻?即使在当事人约定特定形式要件的场合,表面虽贯彻了合同自由、意思自治之原则,但若仅因某种形式要件上的原因而阻止合同的成立,则对合同法另一同等重要之原则——鼓励交易之原则——来说,无疑是一种严重的破坏。如果法律对此种状况视而不见,或放任自流以至确认其合理,鼓励交易原则就徒有虚表了。因为合同都不能成立,还如何进行交易?
再次,从理想状态来说,法律对合同的成立首先设置一种要式形式,无疑是对当事人意思自由的限制,而且是“已经把某种超越于当时人意志并先于当事人意志的意志,强加给了当事人” ,当事人也就无表达其意思的自由了。自由意味着无障碍,就仅涉及当事人内部的事务应当给与其完全的自由。
盖言之,就现行法而言,对合同的成立不应当设置要式性的障碍,合同成立只是双方当事人间内部的事情,完全可以由双方决定;同时为了鼓励交易,即使双方当事人以意思表示设置某种要式障碍,但只要当事人能够以其他方式证明它们之间的合同关系存在,法律也将予以确认。这样,就达到了一种交易之初的理想状态,而且这种状态事实上可以达到,也应当达到。
五、 实践合同的非成立要物性
区分实践合同与诺称合同的标准,在法学著作中均认为是以物的交付作为合同成立的衡量尺度 。前者的成立只需当事人的合意,后者的成立除当事人的合意外,尚需标的物的实际交付 。笔者认为,与合同成立的非要式性相同,标的物之交付不过是合同生效的要件。如传统认为赠与合同属实践合同,赠与标的物未交付之前,赠与合同不成立。《合同法》第186条规定的“赠与人在赠与财产的权利转移之前可以撤销赠与”,此处“撤销赠与”乃撤销赠与合同,而非撤销要约;若该合同不成立,撤销的对象又是什么?又传统认为保管合同也是实践合同,未交付保管物之前合同都不成立。依此,寄存人与保管人达成口头、书面乃至公证的“保管合同”,但始终不交付保管物,那么该“保管合同”不成立,保管人的期待利益又如何保护?相反,若认为赠与合同、保管合同自合意而成立,标的物之交付为生效要件,则以上问题都不复存在:赠与合同的撤销因其存在而成为可能,保管合同因存在而使寄存人有了交付标的物的义务(补正义务),从而保管人的期待利益也有了保障。
六、 结论
合同的成立唯一要件是当事人合意,除此之外,再没有别的要件。要式要物性不应当作为合同成立的要件,根据要式要物性的作用,其功能在法律规范中体现为生效要件、对抗要件或证据要件等功能。合同成立的非要式性可彻底区分其与合同生效的不同,合同成立后生效之前,若只是缺乏特定形式,当事人双方分别有补正合同形式的义务和权利。这样有利于维护当事人的利益,有利于贯彻合同自由、意思自治和鼓励交易原则,以达到合同称成立的一种应然状态。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能源部关于转发公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补充标准和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

能源部


能源部关于转发公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补充标准和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
现将国务院经贸办等单位“关于公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补充标准和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国经贸企[1992]176号)转发给你们,有关《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补充标准请遵照执行。《通知》中公布的电力、煤炭行业大型工业企业共计328户。其中,电力大型企业219户(特大型企业18户、大型一档企业74户、大型二档企业127户);煤炭大型企业109户(特大型企业22户、大型一档企业28户、大型二档企业59户)。你们要根据中央有关搞活大中型企业的精神,为大中型企业转换经营机制进一步创造条件,为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作出新贡献。

国务院经济贸易办公室、国家计划委员会、国家统计局、财政部、劳动部、人事部关于公布《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补充标准和全国大型工业企业名单的通知

1992年7月30日 特急 国经贸企[1992]176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经委(计经委、生产委)、计委、统计局、财政局(厅)、劳动局(厅)、人事局(厅),国务院各部门,总后勤部:
根据《全国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第一次会议纪要》和《关于组织申报(审批)第二批和核实第一批大型工业企业的通知》的要求,各地区、各部门、总后勤部划分企业类型领导小组,对申报大型的工业企业进行了认真地核实、审查。在此基础上,全国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依据《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逐个严格审定。审批结果如下:全国大型工业企业3519户(名单附后),其中特大型企业123户、大型一档企业739户、大型二档企业2657户。现予公布。
全国划分企业类型协调小组还对少数工业企业没有划分标准或参照标准的,组织有关部门提出标准,反复协调平衡,制定出《〈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补充标准》(附后),经审查批准,现一并公布,请遵照执行。

附1:《大中小型工业企业划分标准》的补充标准
一、补充标准
轻工业
------------------------------------------------------------------------------------------------
| | | | 大 型 | 中 型 | | |
|行业名称|计算单位 |特大型 |------------------|------------------|小 型| 备 注 |
| | | |大一 |大二 |中一 |中二 | | |
|--------|----------|--------|--------|--------|--------|--------|--------|----------|
| | | | | | | | |专指中国 |
|印制工业|生产用固定|60000 |10000 |5000- |3000- |1500- |1500 |人民银行 |
|企 业|资产原值 |及以上 |及以上 |10000 |5000 |3000 |以下 |印制总公 |
| |(万元) | | |以下 |以下 |以下 | |司所属企 |
| | | | | | | | |业 |
|--------|----------|--------|--------|--------|--------|--------|--------|----------|
|造币印钞|生产用固定| |10000 |4000- |2000- |1000- |1000 | 同上 |
|工业企业|资产原值 | |及以上 |10000 |4000 |2000 |以下 | |
| |(万元) | | |以下 |以下 |以下 | | |
------------------------------------------------------------------------------------------------
建材工业
------------------------------------------------------------
|行业名称| 计 算 单 位 |大型一档 |
|--------|--------------------------|------------------|
|耐火材料|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10000及以上 |
| 企业 | | |
|--------|--------------------------|------------------|
|其它建材|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10000及以上 |
| 企业 | | |
------------------------------------------------------------
电子工业
------------------------------------------------------------
|行业名称| 计 算 单 位 |大型一档 |
|--------|--------------------------|------------------|
|电子元件|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10000及以上 |
|制造企业| | |
------------------------------------------------------------
市政公用工业
--------------------------------------------------------------------------------------------------------------
| | | | 大 型 | 中 型 | | |
|行业名称|计算单位 |特大型 |----------------------|----------------------|小 型| 备 注|
| | | | 大一 | 大二 | 中一 | 中二 | | |
|--------|----------------|----------|----------|----------|----------|----------|--------|--------|
| |实际综合生产能力|250 |100 |45 |25 |12 |12 | |
| |(万立方米/日)|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下 | |
|自来水 |----------------|----------|----------|----------|----------|----------|--------|各项指标|
| |Dg75以上供水|2500 |1000 |350 |150 |80 |80 | |
| |管道长度(公里)|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下 | |
|企 业 |----------------|----------|----------|----------|----------|----------|--------|同时达到|
| |生产用固定资产 |60000|20000|6000 |3000 |1500 |1500| |
| |原值(万元)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下 | |
|--------|----------------|----------|----------|----------|----------|----------|--------|--------|
| |年末供气户数 |120 |50 |20 |12 |8 |8 | |
|煤 气 | (万户)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下 | |
| |----------------|----------|----------|----------|----------|----------|--------|同上 |
|企 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 |60000|15000|5000 |3000 |1500 |1500| |
| |原值(万元)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下 | |
|--------|----------------|----------|----------|----------|----------|----------|--------|--------|
| |供热面积 | |1000 |500 |250 |150 |150 | |
|供 热 |(万平方米) |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下 | |
| |----------------|----------|----------|----------|----------|----------|--------|同上 |
|企 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 |15000|5000 |3000 |1500 |1500| |
| |值(万元) |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上 |及以下 | |
--------------------------------------------------------------------------------------------------------------
医药工业
------------------------------------------------------------------------------
|行业名称 | 计 算 单 位 | 特大型 |大型一档 |
|----------|--------------------------|----------------|----------------|
|化学原料药|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50000及以上| |
|企 业| | | |
|----------|--------------------------|----------------|----------------|
|化学药制剂|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10000及以上|
|企 业| | | |
|----------|--------------------------|----------------|----------------|
|中成药、生| | | |
|化制药及其|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万元)| |10000及以上|
|他医药企业| | | |
------------------------------------------------------------------------------
机械工业
----------------------------------------------------------------
|行业名称 | 计 算 单 位 | 特大型 |备 注 |
|----------|--------------------------|----------|--------|
|轿车制造 |年生产能力(万辆) |5及以上 |两个指标|
| |--------------------------|----------| |
|企 业 |生产用固定资产原值(亿元)|10及以上|同时达到|
----------------------------------------------------------------
二、新的说明
1.手表企业的标准仅指生产手表的全能厂,对来件组装电子表的组装厂,应区别于全能厂的标准,全能厂与组装厂的折算系数为1:5。
2.独立铁矿企业的生产能力标准,由按“成品矿”划分改为按“原矿量”计算。
3.鉴于国家已将“马力”计量单位废止,《划分标准》中凡按“马力”为单位的行业标准,应改为“千瓦”计量,折算系数为:1马力=0.736千瓦(公制)。
4.煤气企业
(1)年末供气户数,指本企业年末所拥有的实际居民用户数。
(2)人工煤气工业用户按10立方米/日折成一个用户,公共福利用户按2立方米/日折成一个用户。
(3)液化石油气按其使用钢瓶的种类(50公斤及15公斤两种)分别折算成一个用户。
(4)天然气工业用户按4立方米/日折成一个用户,公共福利用户按0.8立方米/日折成一个用户。
(5)不直接供应用户的独立的煤气生产企业,其年末供气户数指标按煤气实际供气能力(日供气量),按照居民用量占60%,非居民用量占40%的比例,并按居民户用量2立方米/户。日和非居民用量10立方米/户,日折算成居民用户。

附2:全国电力大型工业企业名单
企业名称 类型
一、发电企业
淮南发电总厂 特大
石景山发电总厂 特大
唐山发电总厂 特大
姚孟电厂 特大
富拉尔基发电总厂 特大
葛州坝水力发电厂 特大
白山发电厂 特大
徐州发电厂 特大
谏壁发电厂 特大
锦州发电厂 特大
清河发电厂 特大
龙羊峡水力发电厂 特大
邹县发电厂 特大
大同第二发电厂 特大
神头第一发电厂 特大
石洞口发电厂 特大
淮北发电厂 大一
北京热电总厂 大一
靖远电厂 大一
刘家峡水电厂 大一
黄埔发电厂 大一
沙角发电厂 大一
韶关发电厂 大一
清镇发电厂 大一
乌江渡发电厂 大一
马头发电厂 大一
邢台发电厂 大一
张家口发电总厂 大一
焦作电厂 大一
牡丹江第二发电厂 大一
汉川电厂 大一
荆门热电厂 大一
青山热电厂 大一
金竹山电厂 大一
长山热电厂 大一
丰满发电厂 大一
吉林热电厂 大一
望亭发电厂 大一
辽宁发电厂 大一
通辽发电总厂 大一
元宝山发电厂 大一
华鲁发电厂 大一
黄岛发电厂 大一
黄台火力发电厂 大一
龙口发电厂 大一
十里泉发电厂 大一
辛店发电厂 大一
石横发电厂 大一
漳泽发电厂 大一
秦岭发电厂 大一
上海吴泾热电厂 大一
闵行发电厂 大一
龚嘴水力发电总厂 大一
江油发电厂 大一
重庆发电厂 大一
大港发电厂 大一
军粮城发电厂 大一
滇南发电总厂 大一
鲁布革发电总厂 大一
台州发电厂 大一
新安江水力发电厂 大一
镇海发电厂 大一
沙溪口水力发电厂 大二
永安火电厂 大二
碧口水电厂 大二
西固热电厂 大二
盐锅峡水电厂 大二
新丰江水电厂 大二
大化电厂 大二
合山发电厂 大二
海口电厂 大二
安阳电厂 大二
鹤壁火力发电厂 大二
开封发电厂 大二
洛阳首阳山电厂 大二
新乡火电厂 大二
哈尔滨第三发电厂 大二
哈尔滨热电厂 大二
佳木斯发电厂 大二
双鸭山发电厂 大二
新华发电厂 大二
东江水力发电厂 大二
风滩水力发电厂 大二
柘溪水电站 大二
耒阳电厂 大二
长春热电二厂 大二
浑江发电厂 大二
云峰发电厂 大二
南京热电厂 大二
天生港发电厂 大二
扬州发电厂 大二
贵溪发电厂 大二
九江发电厂 大二
南昌发电厂 大二
朝阳发电厂 大二
大连发电总厂 大二
阜新发电厂 大二
桓仁发电厂 大二
沈海热电厂 大二
太平湾发电厂 大二
包头第二热电厂 大二
包头第一热电厂 大二
丰镇发电厂 大二
大武口发电厂 大二
济宁发电厂 大二
莱芜发电厂 大二
霍州发电厂 大二
娘子关发电厂 大二
太原第二热电厂 大二
太原第一热电厂 大二
韩城发电厂 大二
闸北发电厂 大二
白马发电厂 大二
成都热电厂 大二
豆坝发电厂 大二
华蓥山发电厂 大二
映秀湾发电厂 大二
天津第一热电厂 大二
杨柳青发电厂 大二
红雁池发电厂 大二
玛纳斯发电厂 大二
以礼河发电厂 大二
紧水滩水力发电厂 大二
二、供电企业
北京供电公司 特大
天津市供电局 特大
兰州供电局 大一
广州供电局 大一
贵阳供电局 大一
邯郸电业局 大一
石家庄供电公司 大一
唐山供电公司 大一
郑州供电局 大一
哈尔滨电业局 大一
湖北省电力工业局超高压输变电局 大一
武汉供电局 大一
吉林电业局 大一
南京供电局 大一
苏州供电局 大一
无锡供电局 大一
徐州供电局 大一
大连电业局 大一
抚顺电业局 大一
沈阳电业局 大一
济南供电局 大一
淄博电业局 大一
西安供电局 大一
上海超高压输变电公司 大一
上海市南供电局 大一
上海市区供电局 大一
重庆电业局 大一
昆明供电局 大一
杭州市电力局 大一
合肥供电局 大二
淮南供电局 大二
福州供电局 大二
白银供电局 大二
佛山供电局 大二
江门供电局 大二
韶关供电局 大二
柳州供电局 大二
南宁供电局 大二
保定供电公司 大二
邢台供电公司 大二
张家口供电公司 大二
焦作供电局 大二
洛阳供电局 大二
南阳地区电业局 大二
平顶山供电局 大二
新乡供电局 大二
周口地区电业局 大二
大庆电业局 大二
佳木斯电业局 大二
齐齐哈尔电力局 大二
黄石供电局 大二
荆州地区电力局 大二
襄樊供电局 大二
孝感地区电力局 大二
宜昌地区电力局 大二
长沙电业局 大二
株洲电业局 大二
长春电业局 大二
常州供电局 大二
淮阴供电局 大二
南通供电局 大二
扬州供电局 大二
镇江供电局 大二
赣西供电局 大二
南昌供电局 大二
鞍山电业局 大二
本溪电业局 大二
两锦电业局 大二
营口电业局 大二
包头供电局 大二
银南供电局 大二
西宁供电局 大二
青岛电业局 大二
泰安电业局 大二
潍坊电业局 大二
烟台电业局 大二
晋东南供电公司 大二
太原供电局 大二
雁同电力公司 大二
宝鸡供电局 大二
渭南供电局 大二
咸阳供电局 大二
上海市东供电局 大二
成都供电局 大二
乐山供电局 大二
乌鲁木齐供电公司 大二
嘉兴电力局 大二
金华电业局 大二
宁波电业局 大二
三、电力修造企业
北京电力设备总厂 大一
兰州电力修造厂 大二
长春发电厂设备总厂 大二
南京电力自动化设备厂 大二
鞍山铁塔制造总厂 大二
夹江水工机械厂 大二
富春江水力发电厂 大二


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章程

广东省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章程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章程》已经市政府第二届150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确保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资金安全运行,规范深圳市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中心(简称市担保中心)的运作行为,维护市担保中心、贷款银行和被担保人的合法权益,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市担保中心是经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正处级事业法人机构,依法注册,自主经营,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市财政对市担保中心实行定额补贴、一定三年(2000年至2002年)、逐步过渡至自负盈亏。
第三条 市担保中心的宗旨是:通过社会中介机构的信用担保,探索出一条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帮助中小企业获得生产经营中急需的流动资金、促进我市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路子。

第二章 经营原则与范围
第四条 在保证担保资金安全运行的前提下,依照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为符合本中心担保条件的中小企业提供信用担保和配套中介服务。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以安全性、合法性、有效性为基本准则,坚持市场化运作、资本保值经营、控制风险、诚实信用、平等自愿的经营原
则。
第五条 经营范围:
(一)为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贷款提供信用担保;
(二)向国家和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
(三)为中小企业提供配套中介服务。

第三章 注册资本和资金来源
第六条 担保资金来源:
(一)市财政拨款;
(二)国内外有关机构、组织、企业和个人自愿提供的资助;
(三)吸纳国内外投资机构的投资。
(四)其他。
总投资2.2亿元人民币,注册资本为2亿元人民币,分期注入。1999年由市财政拨入2000万元作为启动资金(包括开办费),2000年拨入5000万元,2001年拨入8000万元,2002年拨入7000万元,达到注册资金规模。
第七条 担保资金补充来源。随着信用担保业务的开展,资金规模的扩大和担保业务范围的拓宽,必须不断补充资本金。补充渠道有:
(一)从2000年至2002年,市财政每年按当年拨入实际资本金10%的资金作为代偿补偿金,代偿补偿金建立专项基金,以丰补欠,结转使用;
(二)其他。

第四章 组织机构及职责
第八条 设立担保中心监督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监管会),其主要职能是:
(一)审议、批准中心的信用担保工作规程、机构设置、重要规章制度;
(二)审议、批准中心的经营方针和发展规划;
(三)审议、批准中心的年度工作计划和工作报告;
(四)审议、批准中心的年度财务预算方案和决算方案;
(五)审议、通过对中心主任的任免;
(六)审议、通过对中心呆坏帐的核销;
(七)负责市政府批准的市财政对中心资本金和贷偿补偿金拨付的协调;
(八)对中心担保资金、担保业务的规范运作,对中心主任执行规程、制度、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
(九)对中心的改制、更名、章程修改、资本金变动、息业等重大事项进行讨论和审定,作出决议。
监管会每半年召开一次全体会议,会议由主席主持,中心主任列席会议。经二名委员提议,主席召集,可以召开监管会临时会议。
第九条 市经济发展局为市担保中心的主管单位。市担保中心实行主任负责制。主任由市经济发展局局长提名,监管会审议后再由市经济发展局任命。副主任由主任提名,市经济发展局任命。主任作为市担保中心的法定代表人行使以下职权:
(一)全面负责市担保中心的日常行政和业务经营活动;
(二)组织制定中心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财务预决算、盈亏处置方案,经监管会批准后实施;
(三)定期向监管会报告担保资金运行情况和重大问题;
(四)组织制定内部的规章制度;
(五)聘任或解聘部门负责人,聘用或解聘一般管理人员;
(六)提出内部职能机构的设置与调整方案,经监管会批准后实施;
(七)聘请有资格、有经验的律师和注册会计师担任法律和财务顾问;
(八)监管会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条 市担保中心根据业务经营和管理的需要设置职能部门,定岗、定员,以高效精干为原则。
第十一条 市担保中心应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行政规章,建立、健全各项业务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遵循行业公允的原则、规范与标准业务操作。

第五章 担保业务
第十二条 担保对象: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出口创汇型、技术创新型、专业配套型、环保型以及从事“小而专、小而精、小而尖、小而特、小而优”产品生产并成长性强、发展潜力大且在深圳市注册的各种所有制中小企业。被担保企业要求技术新、有市场、信誉好并具有二年以上的经
营业绩。
第十三条 担保种类:暂先推出短期流动资金贷款。条件成熟后,经中心监管会批准,逐步开展技术改造贷款、技术创新贷款以及融资租赁、货物运输、购销等经济合同的担保。市担保中心不对外汇贷款担保。
第十四条 担保方式:担保中心与贷款银行、被担保人协商确定采用一般保证或连带责任保证。
第十五条 担保范围:市担保中心担保分为全额担保和部分担保两种,一般以部分担保为主。
第十六条 市担保中心为企业提供担保,被担保企业应向市担保中心支付担保费。根据企业的资信等级、担保期限、担保风险收取不超过同期银行贷款利率50%的担保费。
第十七条 市担保中心根据担保种类和范围及风险情况,向国家和省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申请再担保。

第六章 担保赔付与责任
第十八条 当贷款逾期时,由贷款银行组织催收与追偿。对确实无法收回的贷款,由贷款银行提出《事故报告书》,经市担保中心调查核实后,由市担保中心承担代偿责任。
第十九条 市担保中心履行代偿义务后,在法律关系上由担保人变为债权人,依法行使追偿权。追偿措施:
(一)市担保中心帮助债务人制定还款计划,尽快收回债务;
(二)依法处理抵押物和质押物;
(三)依法提起诉讼。
第二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市担保中心不承担保证责任:
(一)贷款银行与受保企业协议变更主合同未经市担保中心书面同意的;
(二)贷款银行允许受保企业转让债务未经市担保中心书面同意的;
(三)贷款银行允许受保企业延长偿还期限而未经市担保中心书面同意的;
(四)以“借新还旧”的方式发放的贷款;
(五)其它情形者。

第七章 风险防范与控制
第二十一条 市担保中心开展担保业务要确保资金安全运营,控制减少损失,将当年代偿总额控制在资本金的10%以内,超过控制界限,必须立刻向监管会报告,及时采取有效措施。
第二十二条 为有效分散风险,促进银行严格审贷,市担保中心在与贷款银行签订担保合同时,原则上要求应按合同约定分担。
第二十三条 为减少信用担保风险,实行风险抵押金制度,被担保企业需交纳一定数额的风险抵押金。担保解除后,风险抵押金及利息全额退还给被担保企业。
第二十四条 实施反担保措施。被担保企业必须以其合法有效的资产作抵押担保,或按合同额提供等额的反担保,不得重复抵押。
第二十五条 建立风险准备金制度。市担保中心根据业务开展情况,逐步从经营收入中按一定比例提取风险准备金,分别用于冲抵担保发生的经营亏损、代偿支出和弥补呆账损失。
第二十六条 要加强对担保资金投向的管理,当被担保企业出现信用恶化信号时,市担保中心要加强与贷款银行的合作,及时采取防范措施;市担保中心履行代偿义务后,贷款银行应协助市担保中心追偿债务。

第八章 财务会计制度
第二十七条 市担保中心严格执行国家的财务制度和现行的财务规定,建立、健全中心内部财务管理办法。
第二十八条 市担保中心经费来源:
(一)开办费;
(二)保费收入;
(三)各项存款利息收入。
第二十九条 严格执行成本(费用)开支范围和开支标准,按规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核算费用。
第三十条 正确核算工资费用,凡按规定发给职工的工资、资金、津贴列入成本核算,按规定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社会医疗保险等。
第三十一条 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考核制度。考核指标有:担保业务量、贷偿率、营业收入、资本收益率、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等。完成考核指标,可按规定计提效益工资。
第三十二条 市担保中心按月向监管会和市经济发展局上报会计报表。年终会计决算由监管会认可的中介机构进行审计。
财务会计报表应当包括下列财务会计报表及附属明细表:
(一)资产负债表;
(二)损益表;
(三)财务状况变动表;
(四)现金流量表;
(五)财务情况说明表;
(六)利润分配表。
第三十三条 市担保中心实行内部审计制度,审计的程序内容由监管会确定。

第九章 劳动人事管理
第三十四条 市担保中心对所有工作人员一律采取考核聘任制,并按照条件向社会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具备相应从业资格的人员。
第三十五条 市担保中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定并执行工资制度,按规定对干部进行考核、晋升和奖惩。
第三十六条 定期对干部职工进行岗位培训和在职教育。
第三十七条 执行国家的社会劳动保障制度。

第十章 附则
第三十八条 本章程解释权属监管会。章程修改须经监管会全体委员三分之二以上通过。
第三十九条 本章程若有与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相抵触之处,按国家新颁布的法律、法规执行。
第四十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生效。



2000年2月2日